close
對現代人來說,古代的滴血認親因為沒有任何科學依據,所以被當成天大的笑話,但就算如此,宋代時期著名的法醫宋慈(大宋提刑官就是他),在他的法醫專書《洗冤錄》(又名《洗冤集錄》《宋提刑洗冤集錄》)卻有記載,一種稱為「滴骨親」,一種稱為「合血法」。
 
  滴骨親:是某甲如果是父或母,有骸骨在,某乙來認親生男或女何以驗之?試令某乙就身刺一兩點血,滴骸骨上,是親生,則血沁入骨內,否則不入。俗云「滴骨親」。
 
  簡單來說,若是直系血親,血會直接滲入骨頭去;如果是夫妻,血就會和骨頭黏在一起,如果只是路人,那就不會發生任何事。
 
 
  合血法:今各刺出血滴一器內,真則共凝為一,否則不凝。但生血見鹽醋則無不凝者。故有以鹽醋先擦器皿,做奸蒙混。
 
  這個就是九品芝麻官和後宮甄嬛傳所做的滴血認親的依據方法,而且它還有個Bug,可以讓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的血融合在一起。
 
  只要把盛裝血液的容器先用鹽或酸擦過一次,此時,血液一滴到容器裡面,馬上就會凝結;反之,若是先在水裡加入明礬,不管是什麼人的血,都能融合。
 
  但實際上,包龍星根本不需要拿常威的兒子滴血認親,因為不管親人還是路人,只要將血滴入水中,最終都會互相水乳交融,因為紅血球的細胞膜很脆弱,因為滲透壓的原因,紅血球會因為吸滿了水份而脹破,碗內就會充斥著血紅素。
 
  但也有一說,認為所謂的滴血認親,也許是觀察不同血型混合時,血液抗體遇上外來不同的抗原所出現的凝血效應。
 
  以上這些認親的方式,歷史上多有所記錄,像是南朝梁武帝之子蕭綜不惜殺了自己的兒子來「滴骨親」,用以證明他是東昏侯的兒子,而非蕭衍所生。
 
  紀曉嵐《閱微草堂筆記》也有記載「合血法」,而在《博學彙書》裡也有提到明朝詩人丁鶴年滴血尋母的故事。
 
  在東方諸國中,在宋代以前,這些認親的方法還是很流行,人們也對此深信不疑。
 
  而西方一直到一百年前,美國醫生歐登博格(Reuben Ottenberg)首次建議將血型用於親子鑑定,才會發展出現代各種利用血液來鑒定的方式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知識
    全站熱搜

    擁抱陽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