片中開頭的時間點是二戰後的德國(1958年),年僅15歲的男主角麥可,在一次偶然機運之下跟擔任電車剪票員的女主角漢娜(36歲)產生了一段忘年之戀。
 
但這段戀情結束後,麥可在海德堡大學就讀法律系時,卻在一場審判上發現,漢娜是二次大戰時,屠殺猶太人的幫兇之一。
 
漢娜是個文盲,這也是她最不願讓她人得知的秘密,因為她與一般文盲最大的不同,就是她雖然無法讀、也無法寫,卻嚮往著文字所構築世界。
 
所以她要求麥可讀書給她聽,也讓其他被抓的猶太人唸給自己聽,她只能偷偷欣賞,再謹慎小心的隱藏起自己是個文盲的自卑感,守護著自己最重要的尊嚴。
 
然而麥可在審判中得知漢娜跟本不識字,法律系學生的他很明白的知道,這是漢娜會不會成罪的關鍵,也十分的猶疑,是不是該要對此作證,就算漢娜千百個不願。
 
但在看到漢娜在法庭中的決絕,認知到漢娜為了掩飾她的自卑,寧願擔起所有責任,甚至包含其他看守們卸責的部分,麥可只能選擇成全,但也因爲知道真正的真相,才會在往後的日子中感到痛苦。
 
麥克將朗讀的錄音寄給漢娜,漢娜藉此學會讀與寫,等到她能夠面對文字後,一直看著她生活軌跡的監獄管理員,認為漢娜是重新定義了她自己。
 
正因為此,漢娜才能重新的檢視自己的過往,然而在孤單的監獄生活中,麥可錄製的一捲捲的錄音,也成了漢娜生命的寄託,也讓漢娜再渡的愛上麥可。(我認為漢娜在和麥可相處的日子是愛著他的,不單純只是利用他朗讀故事給自己聽,只是權衡之下,自尊比起愛在漢娜心中更勝一籌,所以她選擇離開。)
 
然而,此時的麥可已不是在單純的為愛朗讀了,更是為了自己隱瞞文盲讓漢娜坐牢,對自己罪惡感所做的彌補。
 
所以在麥可探訪時,麥可的質問,也是讓漢娜心中細小的希望之光,毫不留情的潑了冷水,漢娜只能以「我學會了閱讀」來守護自己以死的心,也是種逞強:告訴麥可我已經可以不需要你了。
 
我覺得在法庭旁聽學生的話,十分發人省思:「我覺得這場審判根本就是在轉移視線。我們的父母老師,大家當時都知道有集中營的存在。我們可以抓幾個集中營的看守來,說他們是有罪的,他們是邪惡的,現在剛好有人寫了一本書,所以我們審判那幾個人,而其他人沒事!但其實問題是甚麼?問題是你怎麼會容許那樣的事情發生?以及你知道了之後為什麼不開槍自殺?」
 
這段話代表了,他從旁聽的過程中明白,其實當時的每個人,都是劊子手,沒有人是置身事外的,漢娜只是個被推出去的代罪羔羊。
 
就像當時漢娜反問審判長的話,所以我該怎麼做?如果是法官你會怎麼做?法官的回答是不對的事就不該做,但當時有多人,是有權力選擇並負責的呢?如果只是身不由己或冷漠就有罪責,那麼當時每個德國人都是犯人,又怎只漢娜一人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為愛朗讀影評 The Reader
    全站熱搜

    擁抱陽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